微型小说:十年后的长江 | 作者:吴岳华

  作者:吴岳华

  为纪念长江保护法和禁捕令十周年,我市征集纪念的律诗、散文和小小说,要求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聘请唐朝诗仙李白先生和现代著名小说散文家汪曾祺先生为评委副主任。评委会分工我联络和接待工作。

  李白先生乘游船顺江而下。已没有轻舟过万重山的感觉,而是高峽出平湖的体验。过三峡大坝,再登黄鹤楼,感慨万千,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对英雄的武汉人民战胜新冠肺炎,激动万分,诗情涌动。扬州变得非常陌生,扬州真是个好地方,水城水乡水天堂。长江千里之行,城是芙蓉 城,乡是鱼米乡,今非昔比,在复兴强国征程上,长江彰显出来无与伦比的风采和气概。

  汪曾祺先生乘车顺南水北调千里长堤南下。自小生长在运河边上的汪先生,对水情有独钟,他作品的每个字都浸润长江运河之水。巨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千里的画廊,千里的交响。北方痛饮长江水,北方处处赶江南。汪老觉得写作走出家乡高邮,南水北调值得大书特书。

  李、汪二位先生对长江的水如此清澈,超乎想象。可直接饮用,可淘米洗菜,可游泳,仿佛又回到了他们的童年,涛声依旧,绿水青山,美不胜收。

  对仰慕已久的两位大师到来,我们握手,我们拥抱,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大师好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我们心间,激荡澎湃。

  我陪大师坐车游览市容市貌,乘船游览长江运河两岸风光。目不暇接,恨不得再长出几双眼睛。

  但现在是一日千里,一日千年,其发展之快之好,两位大师说,梦都梦不到,想都想不到。今日盛世是大唐盛世比不了的,中国已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央,上天入海,不可阻挡。

  当然也不回避痛苦的经历,十年前的母亲河,遍地鳞伤,病得不轻,水不可直接饮用,鱼几乎所剩不多,中华鲟,江豚难觅踪影,母亲河在哭泣,国人心痛。

  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十年禁捕,一声令下,长江两岸千军万马行动起来,十年护江,大江改变了模样,既传统又时尚,一江清水向东流向北流。

  清晨,红日从东海升起,照得江面一片绯红。风很小,微风荡漾。李、汪二位先生也是钓鱼高手。配料,打窝,上鱼,溜鱼,手艺不凡,我自叹不如。

  傍晚,夕阳西下,霞光满天,我和两位大师乘舟捕鱼。小船出没在风浪里,每网抛出去,捞上来的鱼虾白花花一片,足足有二三十斤。

  在一处观鱼的最佳景点,我们注目捕捉。风和日丽,那中华鲟、那江豚,潜下去,又潜上来,一队队,一趟趟,相伴而行,自由自在,轻松快乐。

  老夫聊作少年狂。李汪二老要像毛泽东同志一样,畅游长江。风不大,有浪。温度尚高,不觉凉。我虽比他们小二十岁,但都游不过他们,他们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李、汪二老都是美食家,喝酒海量。顿顿都有江鲜,能上桌的都上了。河豚、刀鱼、鲥鱼、江虾等,随便吃。

  正是向大师学习的极好机会,我们请大师作了四五场写律诗写小小说的辅导报告,这对我市将来创作,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推动。

  在这次征文中,涌现出不少佳作。李、汪二老也非常高兴,一一点评,我们受益不浅。

  这是长江之梦,也是我们的梦想,十年后的长江,也许会比我们想像的还要美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